每個人都曾有過或輕或重,或深或淺,或痛或殤的失去,遺失身邊的小物件,或許已經影響你的心情數日、數月之久,記得曾看過一本失物招領處 齊格飛‧藍茨(Siegfried Lenz )著,在那小小的房間裡,零落放著那些旅人的遺失,在這裡,每個人都有機會找回失去,彌補小小的疏忽。頓時,點起生命的小火焰。至少心中的失落,可以被填滿。
在紐約的公園裡,只在那短短的數分鐘,一位媽媽將永遠失去曾經朝夕相處三年的小女兒,這個遺憾造成此後一家四口,三缺一永恆的裂痕。媽媽用了將近16年的時間,依舊無法平復對女兒的思念與抱歉,想念她的時間,隨著時間的過去,只是不斷積壓於胸口唯一的出口。媽媽用麻木的生活來哀悼小女兒的早逝,在日子總得過,爸爸和哥哥繼續他們的人生,因為他們再也無能為力喚起老婆、媽媽的沉溺。對過去的回憶緊抓不放,彷彿就像一種甩也甩不開的魔咒,似乎在期待女兒隨時會出現在她眼前。
電影播到1/2的劇情,我的心理忽然出現和電影中的媽媽一樣的等待,以為女兒已經出現了,好一個圓滿大結局!原來自己也是如此害怕失去,所以也想藉著電影,告訴自己失去的即將重新回歸生命的正軌裡,恢復像昨日那般。
電影結束了,女兒不曾回來過,也不會回來了。失去中就已失去,離開了就是離開了,他已經走遠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