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甚麼是該有的告別模樣

不知道要用甚麼方式跟你說再見,
該穿甚麼衣服、鞋子,該用甚麼表情,該有甚麼情緒,
還是該出現甚麼行為與態度...

再過幾個小時就要面對著你說再見了,
我想他們一定不會允許我笑笑跟你道別,
但我真的想用輕鬆的方式對你說: Goodbye..
在這最後的一刻......

我的表情或許嚴肅,心裡卻很平靜...
我會在一個人或是很多人的時刻裡,想起你...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The Future 戀愛離線中

劇照來源:佳映
偶然與你相遇 米蘭達裘麗最新自編、自導、自演作品,延續她自有風格,在日常生活裡,發現樂趣與轉機,鏡頭時而跳躍,時而定格,穿梭現實與超現實的時間輪軸裡...

We're 35 now......by the time the cat dies, we'll be 40...... and 40 might as well be 50...... and after that, spare change. "Spare change?" "Less than a dollar—not enough to get anything you want......"

非常有趣的一段對話,男女主角正在彼此感嘆時間漸漸從年齡的軌跡裡,一去不復返的感嘆!
我們現在35歲了,當我們的貓死去的時候,我們已經40了,但40歲和50歲其實沒啥分別,就像零錢,湊一湊還不到一塊美金,少到不夠買到你真正想要的東西...

好像也,當生活只剩下數字,那心理與物質需要被滿足的部分,也隨著數字漸增而淡陌.....

一對男女朋友從領養貓的故事開始,30天之後他們之間就多了一隻貓,看似自由的30天,卻是短暫逃離乏味現實與平淡生活的藉口,為了盡情享受這突如其來的30天自由日,蘇菲辭掉兒童舞蹈工作,專注一天一支編舞作品,放在Youtube影片期許無數人點閱的爆紅野心裡,但一開始就得面臨創作的瓶頸,接著又在男友傑森購買的一幅畫背後,看到一個陌生電話,於是她有意無意發展一段劈腿戲碼,感覺刺激,生活多了一波又一波漣漪,不過就是非常無趣的性關係,生理上時而得到滿足,殊不知心理卻空盪如山洞般的寂涼,這個戲碼說穿了,蘇菲只是為她到底有無創作天分的問題找尋一些慰藉,還是為自己貧乏的創意找出口。

每天在家裡從事網路工作的傑森,也辭掉工作,無意間擔任起保護地球,挨家挨戶賣起小樹苗,他以為可以做點不一樣的事,結果一棵樹也沒賣出去,還在一張報紙裡看到販售二手吹風機想買來送給女友,買了二手貨卻同時和那位老先生成了好友,當他看到老先生家裡的擺設和自己家一模一樣,似乎也在猜想這位老先生將是他老去的最佳寫照。傑森很容易安逸,好像害怕改變,又試圖想為現狀做一些突破,所以當他支到女有的背叛,他只想把時間停留在過去的時間裡,當做一切都沒發生過,但誰都沒有那『神奇的力量』左右潮汐對於時間的影響,也就是大自然的生息生滅,由不得渺小人類決定,但老天對人也不賴,改變不了輪廓,可以改變內容,只是有時候我們都太刻意為現狀做一些改變,是有一些些不一樣了,卻也沒比上一秒好的明顯感受...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你還是離開了...

她說:『父親走的時候都沒有這次弟弟離開時,這樣的不捨和難過!』父親在她小時候是一個很模糊的角色,他一直在...  卻似乎對父親這角色意態闌珊,甚至可有可無...    於是乎母親就是她成長的所有記憶,身為老大的她,有一個妹妹、三個弟弟,她總是在母親忙於生計當中,負責照顧弟妹,所以妹妹和弟弟們成就她完整的童年歲月。

再過20分鐘就是午夜十二點,電話還是響起了,『弟弟走了!』頓時整個腦袋都是他的影像,小時候手足之間的打鬧,長大後他從未對大姐頂過一句話,一通電話,他馬上做好大姐交辦的事,家裡的所有的木質裝潢和家具都是他完成的,即使一個小小的門鎖,他都會在隔天抽空前來修裡。

這些日子他已漸漸不能講話了,第一次檢查出病因時接到大姐打過去的電話,那頭的他只是不斷啜泣掉眼淚,大姐隔天趕緊去看他『沒事的,不要擔心! 』其實她的心裡早已揪成一團... 那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弟弟,現在卻生病了,太多太多的記憶因為過多的擔心而不斷被憶起,『如果真的很不舒服,就不要撐了,去吧,去過好日子。』她對弟弟說:『我真的捨不得你,卻又不得不放你走...』

他是家裡最溫馴的一個,他因為弟弟離婚而不捨掉淚,孩子犯錯了,他從不苛責,他們都說他的心很軟。聽說,你在離開的三天前曾出現在最好朋友的夢境裡,在夢境裡朋友說:『兄弟你怎麼一直坐在那不講話...』你還是默默坐著,不知過了多久,你說:『今後可能要麻煩你幫我多多照顧家裡的小孩,拜託你了。』我們都以為你沒甚麼煩惱與擔心,所以沒特別交代,原來早在你離開的前夕,你已經悄悄交代朋友幫忙...

大家都說你是一個好人,你總是悄悄的來,又靜靜的離開,就像這次一樣,不確定會不會時時想到你,但我想,在某個地方不經意的時刻我可能會輕輕地想起你,再見了! 大舅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他們當初的決定成了一輩子的回憶

今天一早被安排接一團來自日本的退休教授,她們全是舊時代女性但同時也擁有碩士和博士等高學歷女性,等機空檔她隨興拿著一本雜誌打發時間,忽然聽到一陣打鬧聲,抬頭便和他四目相接。從高中時期到大學畢業,工作三年後的一個情人節前夕他說:『讓我們就到這裡吧,我很抱歉,不能再和妳走下去了。』隨即轉身離去,這是近十年的感情結論,既簡單又快速,全程不到十分鐘。

快步走向入境大廳,以逃離這令人不知所措的現場,等了三十分鐘,終於接到日本團了,結果其中的一位團員女兒和她新婚的台灣女婿也來接她,因為兩夫妻都要工作,所以媽媽就自己報名台灣行,順便探親。行程第二天那位退休教授,特別央求她,可否在最後一天的自由行帶她去宜蘭,她願意支付她當天所有開銷和雙倍薪水,加上回宜蘭可以順便看看爸爸也不錯。早上八點左右接到教授後,在車上她說幾個她想去的地方,欸!這麼巧! 都和父親家族有地緣關係,到達最後一個目的地,教授靜靜地走到學校角落一處老舊的盪鞦韆,此時,教授忽然說:『你知道嗎? 這是我初戀的地方。』啊! 老爸的母校,竟然是日本退休教授的初戀地方,『因為我父親被外派到台灣工作,所以我一直到十五歲才又回到日本。』、『之後呢?』、『我們一直通信,直到他被家人安排相親,後來我也出國念書斷了音訊。』結束了最後一站,她邀請教授一起回她宜蘭老家晚餐,一進家門,她父親看到教授時那種驚訝複雜表情,彼此僅僅點頭問好,在這簡單的問候裡,已透露出太多說不清的思念,原來教授的初戀男友就是她的父親。

教授離台的前夕送給她一支筆,這是她來不及送出去的生日禮物。和教受緊緊相擁道別後,看到機場的電視正播報一則新聞快報,在高速公路上一輛車子突然失速翻車,造成一人當場死亡,隨即看到死者照片,她整個呆住了,是他,她的初戀在三十分鐘前離開人世。

人生常常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當初選擇這樣,那現在會變成哪樣呢?』、『如果當初不要放棄,可能就會怎樣怎樣....』每個人都會不時地回顧過往,然後又選擇性的懊悔當初的決定,其實每個決定的背後都是另一個選擇的開始,女主角當初的放棄,讓她得以重新展開新人生,教授的無奈決定,讓她有機會舊地重遊,並和舊情人經過三十年之後,再次美麗相遇

2011年9月13日 星期二

解放自由是性的唯一救贖?











在自由時報的副刊裡有一段文字,敘述著特殊民族的生存問題,以及思想對於社會所產生的作用與關係,或許是最近『賽德克 巴萊』電影的連環效應吧!

其中作者為說明革命與性的關係,而提到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性和飲食一樣重要,是人類的一種自然需要,越是被壓抑,越是強烈,同時羅素也反對,人類對於性的過分迷戀,他認為解放這種迷戀的唯一救贖是---自由。

這讓人想到日本人舉凡在工作、生活與行為舉止的過度嚴謹與壓抑,卻也讓日本成為全球數一數二的A片王國,成人電影產業在日本嚴然成為一種象徵,對於性開放的風氣與表現,完全在此工業的蓬勃發展裡顯露出來,甚至不時在報章雜誌裡看到,哪位日本女星星途不振,就會有AV產業向她們招手,她們自己甚至不排斥在此延續演藝生命。我想或許這都是表象的強烈壓抑情緒,轉而促使暗象裡看不到的狂野與放縱,是不是沒看過就會更想看,是不是沒嘗試過得更想嘗試,沒經歷過的,拼了命也要記上一筆。

不知道性和行為自由、風氣自由,或是思想自由的依存關係是否存在,如果行為自由,但風氣保守那可能會衍生『法定的犯罪行為』,反之,如果風氣自由,思想不自由,便會造成『心裡說不出的罪惡感』,如影隨行的干擾自由意志。由此反推,性和思想自由絕對脫離不了關係,沒有思想哪來的理性、亦或是感性的行為表現。

2011年9月12日 星期一

Lili sometimes 不設限的美麗

導演: Fabienne Berthaud
編劇: 帕斯科阿諾
演員: 黛安克魯格、露狄凡莎妮耶、Denis Menochet、Brigitte Catillon、Jacques Spiesser

姐妹情深的電影劇情,沒有特別令人驚艷的插曲,但看完之後,有一種淡淡的美好。不是所有行為怪異就該被解讀為精神缺陷,或是智能不足,那樣的觀點只會顯露自己狹礙與貧乏。


故事以不受控制的妹妹(Ludivine Sagnier 露迪凡莎妮耶飾)為主軸,姐姐(Diane Kruger 黛安 克魯格飾)像是外圍氣流不斷繞著妹妹轉,從一開始因為妹妹到處惹事而疲於奔命,到最後索性請長假,陪著因為母喪而獨居的妹妹。從電影開始到結束,始終摸不著頭緒妹妹是否有精神上的疾病,長期與大自然為伍,她可以恣意為我獨尊,因為在鄉野僻壤之中,誰管你上面穿花襯衫,下面搭花花裙,眼線今天畫了沒,亦或是穿著如睡衣般的短褲上街,這些都不在此限裡。都會姐姐陪著田野妹妹過生活,妹妹全裸直接跳入河裡,姐姐卻說沒帶泳衣,結果姐姐著著內衣和內褲下水去,這就是兩姐妹之間最單純的差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一對姐妹都有如此大方向的個性分別。

其實故事中,妹妹的角色並不難,最難的應該是全裸的戲吧,她只需裝瘋賣傻,其餘情感轉折皆由姐姐買單。她必須面對與老公分隔兩地的為難,鄰居因妹妹失控行為不斷上門抱怨的劇碼,妹妹不時搗亂的場面收拾,以及生活失序的無奈和不知所措情緒干擾,但是這些都因為妹妹而產生,也因為妹妹讓她更有勇氣去面對。

一場兩姐妹大吵,妹妹離家出走數天後,當她在妹妹床上醒來,看到廚房餐桌餐盤亂丟,果醬仍服貼在麵包上,她直奔妹妹的工作室(這只是她個人的雜物間,父親也是在這上吊自殺),妹妹正躺在椅子上,兩姐妹緊緊相擁的畫面,或許有些灑狗血,卻很真實,也許我們東方的保守思維,對於久未見面的親人朋友只是傻笑點點頭,但心裡的澎湃是久久散不去的,因為很深的情感,人類的感情,是生命裡唯一顯見最真實、最純粹,最動人的直覺表現。

當妹妹不開心的時候,她喜歡一個人待在工作室裡,然而姐姐卻一步都不肯踏進,因為父親就是在這裡自縊的。到底是誰在逃避不願面對,一個不願面對過往的不堪,一個不想活在現實假想的美好,我們卻都能在彼此的生命框架或是生活模式裡,學習和接受與自己相異部分,不管那個人是不是你的姐妹,因為看見愛、感受愛、聽見愛,還有心裡都有愛...

ps. 看過一些專業影評對此部電影的評價並不高,因為原創性不夠,加上妹妹脫序行為,看似探討精神疾病,但又有些牽強與故意為而為之的感覺。不過,以一個平凡的觀眾角度,我很喜歡,因為家裡也有一個像黛安 克魯格一樣很愛妹妹的姐姐。而且與其說妹妹故意叛經離道摧毀道德約束的破壞者,不如樂見姐姐重新審視自己,發現生活的另類樂趣。

原來你只是想看看大家

你昨晚嚇了大家一大跳,
原來你只是想在中秋節的前夕和大家聚聚,
滿身烤肉味還有嘴裡蓋不住的大蒜味飛車來看你,
結果你又睡著了,
好像有些累...

... ... 這樣默默站著,靜靜地看著你...
直到今年的中秋已悄悄在12:00 am來了..
走出外面...那炭火焦味還在空氣中飄散著...

聽說你就要走了


聽說這幾天你可能就會離開了,
不知道牠給的時間是不是少了,
大家都說不要將你強留,
從你不多話的表情裡,
知道這些日子你已盡了力,
謝謝你讓我們有機會學著慢慢放你走,
只是.. 當那天來到,
不要怪我們還是忍不住淚流...

2011年9月6日 星期二

"Notes from an exhibition"---Patrick Gale 最後一場畫展兒---派翠克‧蓋爾



被我狠狠遺忘在浴室多達兩年,或許更久...
這幾天終於看完這本書,
一本描繪罹患躁鬱症的天生藝術家,
未婚前,她的過往令人怵目驚心;
結婚後,她的一生成為一個家庭史的全貌依據。

先生極度呵護她,總是默默陪伴不打擾,
四個孩子都愛她,卻愛得非常小心翼翼,

一封她寫給長子的遺書裡,
開頭是這麼說著:「現在心智非常正常...。」
好像是為她接下來說的每一句話背書。
每一年每個孩子的生日她都會送一張自己繪製的卡片當作禮物之一,
她會和每一位小壽星單獨過生日,可以對媽媽予取予求...。
這是一年之中,她竭盡所能給予每位壽星最完整母愛...

每一個精神疾病的人,如果不是先天遺傳,
他們的後天的經歷,都隱藏著不堪的真相。
那如果這位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又擁有驚人的創作天分,
是否可以讓她在藝世界裡,稍稍忘卻真實的殘酷?

芮秋越是瘋狂創作,就越證明她如何想使盡力氣將過去一筆蓋去。
遺憾的是,唯一女兒也遺傳到母親的躁鬱症,
她努力想擺脫這病魔的糾纏,然而母親的一切如影隨形。
每本書的開始與結束總有它要說的故事,
最後只能說,它讓心裡的擔憂與不捨可以稍稍獲得舒緩。

「就算我不小心把自己拆散了,你仍又默默的撿起碎片把我組合起來。」
這是貫穿全書的精采文案...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Black Butterflies 黑蝶漫舞


The child is not dead
the child raises his fists against his mother
who screams Africa screams the smell
of freedom and heather
in the locations of the heart under siege

The child raises his fists against his father
in the march of the generations
who scream Africa scream the smell
of justice and blood
in the streets of his armed pride

The child is not dead
neither at Langa nor at Nyanga
nor at Orlando nor at Sharpeville
nor at the police station in Philippi
where he lies with a bullet in his head

The child is the shadow of the soldiers
on guard with guns saracens and batons
the child is present at all meetings and legislations
the child peeps through the windows of houses and into the hearts of mothers
the child who just wanted to play in the sun at Nyanga is everywhere
the child who became a man treks through all of Africa
the child who became a giant travels through the whole world Without a pass

《Die kind wat dood geskiet is deur soldate by Nyanga》(一個在加彭被士兵射殺的孩子)(這首詩是英格麗目睹一位生病的小孩,因為沒有通行證而慘遭攔路警察擊殺創作出的作品,同時也是南非總統曼德拉在1994年就職典禮中,朗誦的詩作。)

一部描繪南非最偉大女詩人英格麗.瓊寇的自傳電影,由曾以《天堂旅館》(Zus & Zo)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荷蘭女導演寶拉凡德奧斯特(Paula van der Oest)所執導。由曾演過《黑書》、《陪你到最後》参屆荷蘭影后卡莉絲凡荷登演出女主角英格麗.瓊寇。

電影開頭,從她小時候開始,很快地,因為外婆的離世,她必須與陌生的父親同住,父親來接她,她甚至問了一句,『請問該怎麼稱呼您?』、『父親』,從這簡短的對話已可窺知她與父親之間的距離與隔閡,更不用說,一個不停阻斷南非人權的父親,和不斷為人權而衝撞當時社會的女兒,已注定一輩子不解的親情。

接著她與另一位小說家傑克.考普在海邊的邂逅,傑克對英格麗從她文采的仰慕轉為對她不羈特質的愛慕,兩人相戀,她想要一個家,他正與妻子處在分居中,種種現實情況,讓她對這段情的不安轉為對外找尋一份填補,於是她又與另一位作家陷入另一段不倫之戀,兩段感情裡,她都分別付出了慘痛代價,拿掉兩個孩子,也因此讓她短暫住進 Valkenberg 精神病醫院(同時也是她母親病逝的醫院) 這對一個女人的身心已埋下了永不可能被抹滅的傷害與心碎。

最後,在她投海自盡的前一刻,冒雨來到傑克家,只為把她以《煙與黃土 Rook en oker Smoke and Ochre》(這首詩奠定英格麗在南非文壇不朽的地位)這首詩所獲得的獎品送給傑克,他沒能將她留住,卻在隔天親眼目睹她在海邊被救起的冰冷身體。

她,敏銳;她,多情;她,狂浪不羈;她,正氣;她,擁抱人權、她,情感豐富;她,同理心;她,站在弱勢這端;她無時無刻都在傾聽自己真實內心,但有時也會做出令人錯愕的決定,這部著墨在英格麗親情、愛情與創作巔峰迭起傳記電影,從頭到尾總是不時為她的下一個決定與舉動而吶喊與驚嘆,她一生夢寐的家,卻始終得不到應有的雛型,或許這部電影在描繪人權與種族歧視議題描繪不多,卻以此為背景,因為英格麗.瓊寇在弱勢世界的堅持與勇敢,讓人在她內心世界裡,得以感受她狂幟的情感,為愛不顧一切,何況一條生命在她眼前的稍縱即逝,她內心展現的哀與慟,更甚形式上脫軌的行為與頑固的態度。

『她說文字代表了她的一切,所以在這部電影裡,看到與聽到的,絕不是大篇幅所描繪的情感糾結,卻是她字字句句的真象與智慧。』

英格麗.瓊寇 (Ingrid Jonker, 19 September 1933- 19 July 1965), 被譽為美國希薇亞.普拉絲,英格麗在一九六五年七月十九日跳海自盡時年三十二歲。

希薇亞.普拉絲 (Sylvia Plat, 17 October 1932- 11 Feburry 1963),出生於美國麻省,是美麗與實力兼具的才女,希薇亞在一九六三年二月十一日以瓦斯自盡,時年三十歲。

人家說作家和藝術家一樣,都活的自我,因為這份自我,讓他們得以創作出無限寬廣的作品,不被侷限的創作,一如英格麗.瓊寇出生南非白人家庭,但她的創作為南非黑人人權與種族問題,勇敢發聲,她的詩作喚醒一個國家的沉淪,她的勇氣拯救一個沉默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