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Little white lies 愛·謎·藏

如果你是一群朋友當中的一位,
這部電影會幫助你找到一個剛剛好的位置,
在適當的時候,
緊緊的被擁抱或是用力地抱住那個需要你的朋友。


劇照來源:開眼電影 (佳)
法國全才男星吉翁·卡列繼《沉默獵殺》一片後,再一次令人讚嘆的作品,長達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卻沒有一絲絲對冗長劇情的不耐,反而因為一連串的層層疊起,造就層次分明劇情與張力,幽默風趣的生活對白和真實情感的表現,讓人又哭又笑,雖然有多位演技精讚的影后影帝加持,但意外的是,他們演的各自精彩,完全沒有搶戲或是聚焦在任何一人的窘境發生,讓觀眾清楚為每一位詮釋的角色,有了清楚的辨識與定位,甚至感覺到每一位朋友都是那麼重要,缺一不可。

瑪莉是一位在NGO工作的雙性戀者,走過世界各地的豐富經歷,讓她對安全的生活模式不肯定下來。安東擁有一位穩定交往的女友,卻突然面臨女友厭倦這段毫無改變的關係,想要逃離的困境。玩世不恭的艾瑞克,害怕婚姻又不願給承諾,在情感的角色裡,他以為自己隨時可以喊停,這一次感情被叫終止,卻是他有史以來最在乎的女友要結束這段關係。麥斯是一位成功的餐飲業者,除了事業,家庭也美滿,卻有搞不定的神經質,挑東挑西的個性,卻對朋友海派,每年都會邀請朋友到他的海邊別墅渡假。文森是一位專業的整骨醫師,有一個兒子,婚姻可說是再幸福也不過了。然而就在計畫到麥斯別墅度假的前夕,他跟麥斯告白了,朋友之中就只有他們兩人是已婚身分,文森對麥斯產生感覺而告白.....

每年例行性共同去海邊渡假前夕,其中一位朋友盧多發生了嚴重車禍,他是朋友裡頭最灑脫的開心果,但這次他的缺席卻成了其他人心裡最深的不安,明明很想去玩,但卻放任盧多一個人在加護病房和死神拔河,很矛盾,大家還是說服彼此一起出遊,只是行程縮短,可以早一點回到巴黎陪盧多。於是他們都帶著各自的煩惱,外加盧多的不定病情住進了渡假別墅。這次的渡假心情不比以往,內心總是隱約有所顧忌、擔心,在海邊經營餐廳的一位老友尚發現盧多因車禍意外缺席這次的相聚旅程,他沒多說,照往常一樣,為這群來自巴黎渡假的朋友們張羅吃喝玩樂。只是在這短短兩周的假期裡,他們彼此之間發生的摩擦、爭執,一點一滴都讓他看見盧多不在時的改變,以及他們每一位朋友心裡那個說不出的秘密與困難,最後,尚接到盧多病逝的消息,他毫無顧忌的說出他們這群朋友如何栽進玩樂世界裡,又怎樣忽略人在醫院與死神拔河的好友,他珍惜他們,所以話說得更重、更直接。他知道每個人都帶著心事來到海邊度假,但如果海邊是大家秘密的聚集地,那麼就算被海浪沖刷的再多次,也無濟於事,不如早點回到現實世界裡,解決問題吧。

越是不斷的掩飾隱藏,越容易被發現那個哽在心頭的痛。

劇中,正當瑪莉和朋友們在餐廳閒聊之際,同性戀人突然現身,簡短的打招呼,卻可看出瑪莉因朋友在場而顯尷尬不已,即使朋友們早已心知肚明,但不知所措的舉措仍是每一個心中藏有秘密的我們,都會出現的表情。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始終是人生最歡樂的記憶,一起瘋狂,一起開黃腔,一起不知天高地厚,有時一起使壞,卻還會費心為彼此掩護,朋友是人類感情史上,最特別的一種關係,沒有血緣的法定關係卻緊密如家人一般,但它不會和兄弟姐妹爭寵,只有默默陪伴;不是情人關係但相處的默契,有時是資深戀人都無法企及的,坦率與真誠始終是友情不可或缺的兩大因素。

我們是不是都有一群像他們那樣的知己好友,
大家各自有領域,卻能在約定好的固定時間裡相聚,
不會有任何不克前來的藉口,
如果缺席了,那代表朋友真的發生事情了。


每人的個性如此迥異,
卻又那麼了解彼此的脆弱不堪,
以及那個說不出口的傷心難過事,
在緊急的當下給予那種多年友情的支撐
和「我懂得」那種不顧一切的理解笑容和擁抱。


P.S. 這部電影還配上愛爾蘭知性創作歌手Damien Rice的Cold water,
他還曾為翁山蘇姬寫歌,《偷情》裡的Blower's Daughte主題曲亦是創作之一 。裡頭主角之一瑪莉--瑪莉詠·柯蒂亞就是導演的正牌女朋友,還為他生了一個兒子。還有一個鮮少人提起的八卦,導演也是演員黛安·克魯格《國家寶藏》女主角的前夫。這部電影與印度版《三個傻瓜》同樣探討友情,卻有不一樣的深度與廣度,像是年輕傻瓜事業有成的生活篇。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甩不開的記憶,丟不掉的過去

應該努力想想那些讓你快樂的畫面記憶,
不要老是回想那一兩個讓你眉頭深鎖的過去。

或者乾脆一點,通通丟進垃圾桶裡,
重新製造更鮮明的經歷。


一個灰陰陰的午後,壓抑的空氣中,
在我的房間裡,被清出許多空間,
那些停滯不前的回憶,
都被輕輕地放進垃圾桶裡,
然後算準垃圾車來的時間,
狠狠丟掉,連反悔想撿回的機會都不留,

但吊詭的是,某些記憶是怎樣的甩不開,
除非換了一個新的人腦記憶體,
其實這並不難,
只是在於是否願意放下心裡那個牽絆已久的掛念。

又為甚麼放不下,不捨還是不願?
心裡的東西太雜亂,也太混亂,
擠壓它原本的寬廣,
失去它應有的美感。

脆弱與軟弱積累可大可小梗在心口的秘密

每個人心底都有藏著說不出口的秘密,
有時不是沒有勇氣說,只是碰不到對的人可以講;
那些我們以為如銅牆鐵壁般的堅固友情,
有時只是一段戴了面具的假象情節。

一種我們一直遵循的安全模式一旦被打亂,
就可能輕而易舉的將原本的生活分崩離析,
其實沒有甚麼外力介入或影響,
原來只是一個小小的脆弱被看見。



狠狠逃避每個人的關心問候,
又若無其事和大家一起沉溺在歡樂與玩笑氣氛裡,
只是為了躲避自己的脆弱被看見,害怕自己的軟弱被發現,

我們都竭盡所能地表現最堅強一面,
越是這樣做,情感的承載空間就越顯得狹隘,
物極必反的原理一旦不小心被啟動,
情緒如同洪水潰堤,
瞬間崩解的徹底。

無法收拾的真實感受,
就如同被脫光了衣服,甚麼都沒剩下...

有時候不是我們比別人更容易傷感,
只是易感的情緒都被刻意複雜化了...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If Not Us, Who 捨愛其誰

「我們的愛情自有規則」、「三角何必連成一直線」


 
劇照來源:開眼電影 (佳)

改編自精彩真人實事的電影《捨愛其誰》(If Not Us, Who),電影描述德國名女人古德倫安司林(Gudrun Ensslin)「赤軍旅」裡的知名女將與納粹詩人之子柏瓦偉斯伯(Bernward Vesper)狂烈的感情生活,在六零年代的戰後氛圍壓抑,可清楚看到當時德國反納粹主義、反美國主義、反越戰,兩位主角為愛付出一切的瘋狂行徑,那種不顧一切的態度不只在思想上體現,更在行為上顯露無遺。

古德倫說:「你何不帶她回來?」
一句聽來灑脫,卻又如此撕裂心肺的無奈。有誰可以如此若無其事的請自己的伴侶將他(她)花心對象帶回家,古德倫讓柏瓦將他劈腿對象帶回來,在深夜裡清楚聽到隔壁房傳來陣陣交歡呻吟,又於次日靜靜走進房間,為他倆因昨夜激烈歡瑜的疲憊身軀關上窗簾,讓他們得以在靜默和不被陽光打擾的空間休息,同時古德倫收拾簡單行李默默離開。她以為可以為他犧牲所有,但愛情是怎樣都不容許被分割。反之,柏瓦一次又一次背叛古德倫全心付出,對愛看似瀟灑,卻比任何人都敏感脆弱。古德倫一身反骨靈魂,勇於挑戰當時不安社會,背負著恐怖份子之名也在所不惜,彷彿一切身外之物都不如實踐心中公平正義來的重要,所以當她遇見和她有相同理念的安德烈(赤軍旅首腦)時,她人生中第二次義無反顧地去愛,進而投身左翼反對運動。這次她決定拋家棄子,雖然那不是一個真正能讓她安心、安定的家,但要徹底離開自己的小孩,在決定前與決定後都注定一輩子的遺憾與不捨。

柏瓦:「若用冷靜清晰的思維,人生是毫無意義的一場鬧劇。」
一輩子縱身於納粹與反納粹的矛盾情節裡,唯一能短暫獲得情緒上的舒緩,是無數次的不忠背叛,然後試圖從性解放裡,腦袋可以稍稍獲得歇息,不需受理性和感性交相拉扯。

在沒遇見柏瓦之前的古德倫,只是最單純的學生,反骨、聰明、主見卻又美的有菱有角,遇見才華洋溢的柏瓦之後,她勇敢追愛,完整投入。小時候的柏瓦似乎一直活在納粹詩人父親的陰影之下,始終壓抑自己的感覺、情緒。遇見古德倫,他的生活開始有了溫暖溫度,原以為一對才子佳人會在彼此相愛的扶持下,紀錄一段美麗故事。然而,柏瓦的矛盾心理,一次次催毀原本的快樂,也為這段戀情添加一場又一場不可收拾的意外插曲。

人的心理一旦有跨不出的陰影,是不是會出現一些可能無法阻止的狂妄行為,造成一輩子的缺憾,似乎也註定一輩子無法平靜的生活,因為那個陰影將不斷干擾自己原本想要的模式。

不知道為甚麼柏瓦就是不肯和古德倫好好的生活,難道他的花心是一種生理與精神缺陷的加總,那古德倫最後被柏瓦傷的體無完膚之後,她果斷的一走了之,走的堅決,也消失的徹底,彷彿被柏瓦傷害的過去,就要被甩得一乾二淨,他們各自背負如此相左的成長背景,一起面對生活考驗與現實環境的衝擊,勇敢面對各自的宿命,卻穿不過心理那道環伺的陰影。

得獎紀錄:本片在今年柏林影展上奪下「最佳德國藝術電影」與「創新精神獎」雙料大獎,同時更榮獲「德國奧斯卡」最佳影片獎銅獎,是德國今年最重要的電影之一。

片名《If Not Us, Who》即摘自(引用《聖經》聖經注釋家學者希勒爾(Hillel)的名言「If not us, who? If not now, when?」,若非我等,更待何人?若非此刻,更待何時?),其中美國已故總統雷根更在告別演說中提起,If Not Now, When.......。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您走了以後

要不斷向前走,因為這是此刻您最希望我這麼做,
偶而回頭看看,因為我還是會忍不住想起您,

那天第一次走進沒有您在的屋子,
走進玄關,眼神始終停留在『那個角落』,
那個角落連結過去的您和現在的我,
您總是坐在那裏和我聊聊,
您問我的近況,關心我的生活,
您給的永遠是剛剛好,不多不少,
在您的面前,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

阿嬤您現在在哪裡?
我很想念您...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阿嬤住新厝

前晚一直到凌晨一點多才睡著,
早上五點多醒過來,
準備好就和爸、媽、姐坐上哥哥開的車出門,
一路上媽媽始終望向窗外,掉著眼淚,
今天是她和她的媽媽道別的日子,
彷彿今天過後,關於您的事情都將告一個段落,
這個段落也是您一生最後一個句點。

看著照片中的您,腦海裡只是不斷浮現過往記憶,
以前下班後,偶而會一個人開車去看看您,
隨便買一個速食晚餐,就賴在您那裡幾個小時,
阿嬤您知道嗎,我很喜歡陪您一起看電視,
那張破舊的沙發就像很多人家裡的那張懶骨頭,
坐下去就不想起來了,
您會一直問我渴不渴,要不要吃水果,還是餅乾糖果,
阿嬤和您在一起好像可以永遠不用長大,
您好像也忘了,我已經大到足以當別人的媽,

那天翻開您的衣櫥,一眼就看見那個當初在英國念書買給您的包包,
他們說,有人要跟您要那個包,您都不肯,
『那是我孫女買的,不行送。』
凡事都大方送的您,也有不捨的東西,
阿嬤謝謝您!

師父說,每人撿一塊骨頭,要記得要跟阿嬤說:『阿嬤住新厝喔!』
看著那些零碎不完整的骨頭,
就是它們老是害您這裡痛、那裡酸。
從現在開始,它們都被瓦解了,
不會再痛了......

照著師父的指示雙手合十為您祝禱,
請求佛祖引領您往西方極樂世界去,
『阿嬤您一定要跟好』
雖然您不認識字,但以前自己去任何地方都不曾迷路過,
這次更不可能到錯地方,對吧!
阿嬤您去到那裡,也不要忘記我,
我在這裡會繼續想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