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9日 星期一

"DRINKING: A LOVE STORY” Caroline Knapp 『酩酊:一個酒與愛的故事』卡洛蘭 柯奈普



一個出生於中上階級的家庭裡,成長過程被優雅的康橋大學城氛圍所環伺,同時以優等成績畢業於布朗大學(長春藤盟校之一)。父親是波士頓大學心理學教授,母親是一位藝術家,身為家中最小的女兒,理應有享受不完的親情特權與取之不盡的愛,然而從高中時期開始,便不自覺得對酒產生一種莫名的喜愛,大學時期更與酒成了莫逆之交,遑論畢業之後整個沉迷於酒類已經到了無以自拔,幾乎失控 ...... 在生活裡失控,在愛情裡失控,在親情裡失控,在友情裡失控,最後連自己理性行為也失去控制....

對於心中不時出現與道德相悖離的想法時,會有不安和罪惡感,試圖做出家人期待的模樣,與達到外界普世認同的身分與成就,如此壓迫感日夜積累,終於讓她鎮日以為只有酒才能讓她脫離這些抵觸,家裡的寧謐氣氛似乎成了自己脫序行為的沉默背景。只有讓理性浸泡在酒精裡,感性才能脫穎而出,呈現出『她以為』她想做到的形像,規避現實的曲折,躲進酒精裡的虛幻委實。

Knapp在這本酩酊著作裡,以自傳的方式描繪自己如何長期以來與酒為伍,到最後成了人人口中避之唯恐不及的『酒鬼』、『酗酒者』。身為酗酒者在生活各處角落藏酒已經不足為奇,Knapp在一次與男友家人的初次聚餐裡,為了喝酒,席間不斷藉口離席,其實她只是跑到飯店隔壁的酒吧,一次又一次將威士忌一飲而盡,直到男友發現她的異狀。十多年來與酒抗戰,甚至還有厭食症雙重病症同時侵襲,在AA(Alcololict Anonymous)匿名戒酒協會裡,分享經驗的酗酒者,有時同時擁有酒精和毒品,或是酒精和貪食症,亦或者酒精、毒品與賭博等雙重或是三重癮,讓人驚覺原來人身上的癮就像是一條隱形枷鎖,一個稍不留意,一輩子都將受到牽制。

癮決不能只靠意治力控制,Knapp就點出一個有趣且真實的例子,下次如果你想拉肚子時,看看能不能利用意志力去控制,有經驗的我們都知道,這只是靠忍功,沒多久,還是需要緊急找化妝室。癮它不只已經呈現出病態,同時需要心理輔導,甚至已有醫學研究證實酒癮可能是基因作祟,偏偏亞洲人天生基因對酒精代謝差,酵素乙醛分解慢,這項例證說明為何亞洲人不易染上酒癮,但病態並不代表變態,變態有時只是我們自以為是的替他人不當行為,所做出 『自以為』超凡道德感的精準判讀結論,荒謬至極。

Knapp在這斷酗酒的歲月裡,寫作事業卻越做越好,她不僅沒因為宿醉而丟掉工作,卻也因為酗酒的黑暗身分,令她更想藉由一份高尚正職,向世人證明酗酒一樣可以做大事業,從中Knapp更揭露出所謂『高功能酗酒者』的雙重生活,在她參與的匿名戒酒協會中,裡頭不乏一些高知識份子,如博士生、律師、醫生或是大企業老闆,白天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受人尊崇,離開了職場,搖身一變,成了另一種專業人士---『專業酗酒者』他們外表都光鮮亮麗,沒人知道他們隱藏的另一個身分,因為他們都擅於隱藏,這是否也隱含著卡洛琳可能身陷白天黑夜兩種不同的人格特質。

其實說穿了,她還是她,只是在不同的位置,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試問,有誰不是這樣, 常常有角色錯亂的感覺。Knapp因身陷酒癮的快樂與悲傷情緒裡,讓她更深切真實的撰寫出,人們害怕面對的現實,有時這些故事是很多人一輩子都在隱藏的事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