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Womb 複製情人


複製人一直是被受爭議的話題,也許有一天我們可以將逝去的愛人重新帶回這個世界,如同電影的女主角蕾貝卡,運用科技的巧手在她的子宮裡孕育一個一模一樣的他,但彼此的距離卻是跨時代,少則十多年,多則數十年,這些空間與時間堆砌出的隔閡,是否會因為愛與包容而化解,很難從一部片子裡一窺究竟,人類的心智長成需藉由千千萬萬的神經網絡串聯起,複製了肉體,難道記憶與個性也能一併複製?

只是生命回來了,原來的愛是不是會繼續,或是不曾改變 ……
值得省思的是,孕育一個新生命其實不難,難在這個生命有他()的原生力量,我們無法掌控他們的思緒、管理他們的行為,複製不過就是一場偶遇生命裡曾經相識的那張相同面孔重新回來,卻不能使相知的過往,在記憶裡重新排列過。

電影一開始,從蕾貝卡 (依娃葛林 Eva Green) 的獨白之中,已略知湯米 (馬特史密斯 Matt Smith) 遺留在她心底的那份愛遠遠勝過一切,包括她的一生,兩人從九歲的匆匆友情開始,然後一別十一年,再次見面剛剛滿法定年齡,對未來還是那般陌生徬徨,更別說對愛的體會能有多深刻,但兩人似乎仍停留在九歲那年在海邊的巧遇記憶,於是便順理成章再次成為彼此的彼此… 接著湯米意外身故 (有點錯愕的車禍安排),然後蕾貝卡被迫又回到九歲時無奈地與湯米分開的情境(其實劇情至此,還是有些難以體會他們之間到底存在多深刻的情感。)

接著蕾貝卡產生將湯米重新『生』回來的念頭,九個月之後,小湯米再度現身,這其中到底是為複製而複製,探討複製人的爭議,還是一場情感一再糾結的失序演出,隨著小湯米漸漸長成她的湯米,可以從她關注的眼神輕易發現,她對長大後的湯米那份隱藏的愛,有別於一般母親與兒子的關係,更令她揪心的是,兒子與女友就睡在她隔壁,然而打從她心裡根本沒把湯米當成兒子,而是情人回來了,衝突且矛盾。幾場糾結的內心戲,從蕾貝卡的眼神即可了悟她的心確實正在打轉,最後一場兩人在真象揭露激動時刻的做愛畫面,看似亂倫,其實兩人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但那場做愛是純粹的情緒發洩,亦或是湯米在真象慢慢明朗的過程裡,已不由自主將過去的湯米投射在現在的自己 …… 灰灰的背景、冷冽的景物、蕭瑟的生命,以及沉默的表情都隱約透露出一個故事的待續... 如同湯米最後離開前向蕾貝卡說一聲『謝謝!』不知道那句謝謝代表的含意到底是甚麼,或許有一種『真正重生的豁達。』坦白過去的自己,接受現在的自己,準備挑戰未來的自己 …只是對於愛始終抱持著隨緣態度,刻意重生的情愛表現顯得太矯情了。同樣探討複製人電影《別讓我走》,與此片最大的差別在於,這裡的複製人是生來被愛,但《別讓我走》裡的複製人卻是捨命成全別人 ……

劇照來源:開眼(佳映)
日前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在法國,有多達兩百多萬個青少年因為父母再婚,而身處於重組的生活裡,甚至還發生與自己「兄弟姐妹」談戀愛的脫序行為,雖然這些所謂重組家庭的「兄弟姐妹」與自己並無血緣關係,但是就人類根深蒂固的倫理價值而言,似乎違反人性,但是其中一個例子,一個正發生自己身上的法國青少年說,他不覺得和自己沒血緣關係的妹妹相戀有何不妥,因為雙方父母的因素,才讓兩個真心相愛的人之間,造成不自然、違反人性的關係。

根據巴黎第五大學教授法杭索·德新利指出,「二十世紀初期以前的人類社會中,初戀通常發生在自己的堂兄弟姊妹之間,舊時代的女性很少有機會和異性相處,通常將這些表親異性身上產生對愛情的幻想。」以前的皇室在自我優越基因的考量之下,為延續純正血統子嗣,而與自己皇室家族的異性結婚,甚至更因為有害的隱性基因顯見而生出畸形後代,這會比無血緣關係而生出的正常小孩更令人接受或理解嗎? 過去生活都在一個極其封閉的社會裡,這一村到另一村能相隔千里之遠,訊息傳達不易,然而現在雖然一切都容易,但卻到處充斥著假道學,同性戀雖無法繁延後代,不會因為生出畸形兒而造成社會成本的付出,但就違反人性而言,近親通婚、無法生孕的夫妻、亂倫現象等,到底哪一種才是違反人性、違反自然,哪一種才是這個社會易為其付出無謂的社會成本。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My little princess 她媽媽的公主

原本片名為《她媽的公主》,後來考量名稱有些不雅,因而多增加一個「媽」字。《她媽的公主》有一種不削一顧,管它世界上下顛倒、左右搖晃的憂慮,只想坦率直言心中怨懟,但多了一個「媽」之後,反而延伸出一些些顧忌,既小心又深怕犯下一丁點錯誤,多此一舉,感覺很「小媳婦」...

導演伊娃‧尤涅斯科自編自導的自身經歷,她的母親是羅馬尼亞裔法國攝影師伊蓮娜‧尤涅斯科(Irina Ionesco),換言之,她自幼便是母親鏡頭下的小小模特兒,極具爭議的情色拍攝手法,成了「戀童癖」者撫慰殘缺心理的精神糧食,卻也造成伊娃自此揮之不去的夢魘...

安娜 (伊莎貝雨蓓飾,飾伊娃母親)華麗打扮偶爾才來看看自己的女兒,女兒很愛眼前這位看似前衛母親,所以當母親對自己提出任何請求甚至是要求,她都全然接受,無所畏懼,直到要求越來越多,身上可以遮掩的衣裳一件件被螁去的同時,她才驚覺發現母親忽視這空洞軀殼下隱藏著一個堅定靈魂,她只能用更激烈手段,才能逃離母親斷然的冷漠...

這是伊娃過往的親身經歷,很多導演或作家常常利用自傳或半自傳的傳遞方式,藉以迫使自己重新面對個人的瑕疵經歷,進而得以在創作過程中,賦予自己擁有面對的力量,一種可以完全釋懷與接受的力量。然而在這部電影似乎有些力道不足,導演彷彿重複著母親加諸在她身上的不快經驗,再度若有似無的複製在觀眾眼前,看完之後,沒有太多的情緒起伏,只是感覺一種不堪的循環,持續不斷被運作,好比常聽人道,媳婦與婆婆之間永遠無解的課題,因為很多婆婆曾經扮演著被刻薄過的媳婦,他們卻在成為別人的婆婆之後,繼續苛薄自己的媳婦,逃不了的宿命,一代一代重演...

她媽媽的公主母親的模特兒 Black and White》(丹妮.夏彼洛 Dani Shapiro)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同樣拿自己女兒身體當成創作的一部分,其最大的分野在於《母親的模特兒》裡的母親身上隱藏有著強烈的藝術基因,她用令人驚駭的方式深愛著她的女兒,如同大家常會質疑藝術家等同瘋子的論調,因為他們脫離道德與常軌約束,總是活在自己想像的創作氛圍裡,因此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脫軌事蹟,同時,《母親的模特兒》在最後結局的著墨點讓我們再度感受到一位母親在臨終前對女兒最深也最重的抱歉,她知道過去對藝術創作的狂熱行徑,在女兒身上留下難以平復的傷痛,最後她讓這傷痛成了美術館的一件經典作品,讀者用另一種驚嘆聲取代情色藝術不解的鄙視,或許這樣的結局千篇一律,但好過不知反省來的適當些。

相反的,在《她媽媽的公主》劇情最後,只看見一位被母親傷害過的女兒,不斷奔跑只為脫離來自母親那份不知「真」、 「偽」的突來關心... 另外《女兒的守護者》不也是母親強制剝奪年幼女兒身體的自主權,只是在這裡的母親是為了另一個女兒無奈犧牲另一個女兒,手心手背都是肉,為的都是自己的女兒,而不是眼前待完成的藝術創作......

 
劇照來源:開眼電影 (佳映)
P.S.《母親的模特兒》故事靈感源自於美國著名攝影家Sally Mann的一系列照片,Sally Mann曾說:「我是一個毫無羞恥心的借用者。」反映出學習是一種不斷模仿與複製,你覺得呢?她的攝影作品同時是美國許多知名美術館的收藏品,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惠特尼美術館等。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Let's take a walk





有一次你騎著摩托車載著我奔馳在山路間,越過一座座高聳的山嶺,隨著車子的快速移動每一座高山就像龐然大物般,在規律的車速下輕快為我們伴舞。隱身於這一望無際的視野裡,彷彿置身於超現實情境之中,當下有一股豁出去的感覺,忽然間你問我想不想感受風速的快意,我猛點頭,從後座耀上前座,開始猛摧油門,慢慢地似乎感覺到放在我肩膀上的雙手正在慢慢使力,過了幾分鐘之久,你終於忍不住了,「小姐你好像只會加速不會減速..」我又再度回到後座去了。

跨過幾個鄉鎮之後,此端到彼端的上空漸漸壟罩著一朵朵烏黑黑的雲,但你還是瘋狂般往深山加速,油表從40、50、60、70、80、90、100..... 銀色125偉士牌再也經不起你這樣失序的加碼...於是慢慢的減速,直到車子沒預警的在一座廟宇前停下來,然後我們看看彼此,幾個小時下來臉上的塵霾汙垢,還有積在眼角的屎垢,讓我們忍不住往化妝室衝,忘記了要先向佛祖請安的禮貌.....

你已在上路之前買了水果,問我要不要吃,我搖搖頭,然後你從包包裡拿出一顆水梨,在涼亭下滿足的啃了起來,我悄悄拿起相機按下快門,你一派優閒的模樣隨即定格在我的記憶裡...... 回家的路上開始下起雨來,摩托車裡只有一件雨衣,我叫你反穿以便可以躲在你的背後稍稍躲雨,還好短褲讓我免去濕冷貼在大腿的不適感,雨越下越大,躲在你的後背視線剛好落在你的後頸上,看見一顆顆水滴就順著你略有曬痕的脖子流進襯衫的領子裡,再慢慢地從你背面一圈圈同心圓不斷往外擴散出現一片水暈,此時才驚覺發現你今天穿著我昨晚送的生日禮物,選了一件淡桃紅的花襯衫,以為你會排斥這樣的花色,沒想到你笑笑說很好看,我就當作你是真心喜歡它...

一路上時而加速脫離大雨侵襲,時而停在路邊等待大雨漸漸歇息.... 當車子引擎靜默的時候,你會像是孩子般拿著你的單眼相機,不停捕捉任何出現在眼前的驚奇事物,敏銳視覺似乎成了啟動你所有能量的利器,總能在渺小的物件裡,發現它的哲理,我總喜歡拍下你正在取景時的專注神情,此刻你也成了我的囊中之物...

晚上七點多我們終於回到熱鬧的市區,剛剛純然的綠色靜物,現在卻變成一閃一閃霓虹光影,突然間你輕拍我的左腿微微側身跟我說, 「我們好像迷路了也!」....

我們好像沒有一起走過很遠很遠的路,但我曾經抱著你一起狂馳在無止盡的公路上...


2011年12月7日 星期三

他們是班對

他們從大學開始就是班對...

畢業之後,
男生女生繼續念研究所,
兩年過去,
男生在中部念博士班,
女生在北部一所大學當助教賺取一些生活費,
工作兩年女生決定繼續念了博士班。

不知不覺又過了幾年,
女生發現懷孕了,
男生和女生便順理成章結了婚,

生活壓力悄悄襲擊兩人現實生活,
男生好不容易畢業選擇替代役,
但這一簽可能要三、四年的時間...

孩子出生了,
爸爸只能週末回家,
週一到週五只是媽媽和小孩...

女生選擇暫時休學擔起家裡所有開銷,
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小孩,
女生從大學時期的羞澀模樣變成鎮日為家忙的轉轉轉,
每天從早忙到晚,像是停不了的陀螺,
唯有夜晚和女兒相依偎的時候,
才是她一天身心靈暫得以歇息的時刻,

終於存到一些錢加上男生家裡的支援
兩人得以支付一間房子頭期款,
但還是分隔兩地,
男生當兵,女生工作、帶小孩、繼續博士論文,

男生終於退伍順利找到工作,
女生博士學業也拿到了,
但房貸壓力似乎未減,
他不小心在職場上和異性發生不當行為,
他丟了工作,也徹底打擊她對過去情感的信任,

男生和女生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嫌隙與鴻溝越顯巨大,
慢慢消磨彼此初衷的情感,
他們終於說到分開吧!房子就賣掉吧!
一路走來,兩人為生活都曾用心努力過,
只是沒想到說分開的這一天還是確實地發生在他們共同的生命軌跡裡...

他們心都痛,分與不分都很痛,
在一起不開心,說分開又如何能輕易的放下,
他們的小女兒有權利在這段關係中做選擇嗎...

她心很痛,發現眼前這個男人竟比陌生人還要陌生,
他很寂寞,感覺到過去十多年的日子可能是一場空,

他們成長背景有時像是一道道解不開的人生枷鎖,
無形地栓住他們對生命的熱情,對人性的信任。












男人和女人也曾像畫面裡的男生女生純粹,
只想和對方在一起,一起出遊、一起分享、一起度過無數個艱困日子,
甚至一起擁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小女孩,
如今他們卻要談分手,
只是這一分,真的可以帶來些許的平靜,
還是更不定的精神耗弱...
她想改變,但有一點點遲疑,
他想改變,只是因為無奈成全...

改變令人不安,但原地不動卻讓人陷入死寂的摧殘。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擁抱

「擁抱」是最不費力氣化解誤會的動作,
那些我們以為過不去的曾經,
通通在擁抱裡釋懷了...